导语:规范化、标准 化、无短板,这是安友仲主任对科室提出的要求
作者:田栋梁
泉源 :医学界急诊与重症频道
到 2016 年 12 月 5 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才建院 2 年,而它的重症医学科在这不到两年时间内已经发展得初具规模,从最初的每天 留治一个多病人到如今 每天 达近 20 位病人,克制 11 月尾 ,在病人均匀 APACHE-II 评分为 12.1 分、均匀 预期殒命 率 12.9% 的底子 上,整年 实际 殒命 率只有 3.5%,对这个结果 ,安友仲主任绝不 谦善 地表现 本身 非常得意 。“最少 在如今 的工作状态下,我们已经到达 了国内先辈 程度 ,在北京排在 TOP 3 没有题目 。”
作为北大国际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兼职主任,安友仲已经做了近 20 年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在他的积极 下,北大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被评为北京市的国家卫计委首批两家临床重点学科之一。在北大国际医院之前,安友仲主任就资助 天津滨海医院创建 了重症医学科,他说如今 的滨海医院 ICU 已经发展 为天津市、特别 是滨海新区最好的 ICU 之一,而北大国际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将又会是他的一个非常乐成 且令他得意 的学科。
不求精尖、但求无短板
一家新开的医院,或一个新建的科室,最初的宣传多会以高精尖的技能 大概 着名 的大夫 作为“亮点”,但安友仲对北大国际医院的重症医学科的要求却是:创建 一个安全的、没有短板、临时 不求有突出长板的科室。他说:“很多 医院都寻求 洋、新、尖,但底子 不牢,安全没保障,不客气的说,一个变乱 就够你折腾好几个月的。”
规范化、标准 化、无短板,这是安友仲主任对科室提出的要求。科室的大夫 来自多个医院,每个人的发展 配景 差别 ,所受业务练习 的地点 和体系 机制也不完全一样,在临床上乃至 利用 的专业术语都不尽雷同 。以是 在建科之初,病人还很少的时间 ,安主任就要求对于全部 事变 都要有规范。他说:“规范并不先辈 ,但能包管 你不堕落 、少堕落 。”
安主任举了个例子,如今 天下 人民上协和,但是作为中国最闻名 的医院,协和医院并没有很多 “独一无二、只此一家”的技能 ,协和医院的强在于它没有一个科室是差的。以是 安主任不停 主张:一所好医院不但 在于有多少很强的专家,而更在于医院要只管 少短板。
规范有了,但不能只停顿 在笔墨 上、存在电脑里,安友仲主任要求大夫 要每天 讲,科室有微信群,各人 每天 连合 病例与底子 文献的讨论很活泼 ,对于提出的题目 ,安主任很少直接解答,而是让各人 去查文献,不绝 学习,要求每位大夫 都要有踏实 的生理、生化、解剖 及病理生理知识底子 ,而他每次查房的时间 ,都要“鸡蛋里头挑骨头”,他说:“这些骨头,就是安全隐患。”
安友仲主任要求每位大夫 都要走到病人床前,他说不关注病人的大夫 发展 不起来,一个大夫 起首 要学会谛听 和观察,连病人痛楚 在哪儿都不知道的大夫 不会成为一个好大夫 。“我常常 说,没有忽然 出现的病情变革 ,只有忽然 发现的病情变革 。病人的痛楚 ,其语言和征象,都在告诉着你他的病情变革 或缘故起因 ,对于每个结果 我都要问我的同事们“为什么”。
当初安主任给科室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来者不拒”。如今 重症医学科有 14 名大夫 ,对于本身 的这些新同事,安友仲主任很满意 ,他表现 国际医院的 ICU 团队发展 敏捷 ,纵然 在国内 ICU 界比力 ,他们也都是良好 的大夫 。近来 半年内,医院出现过三例肺动脉主干栓塞,呼吸心跳都停了又被救济 返来 的病人,重症医学科的医护技团队在 ICU 表里 的救济 中均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也因此得到 了全院同道的好评。他说:“我最自大 的是,他们来自差别 的医院,有着差别 的教诲 发展 配景 ,但如今 我已经把他们乐成 地捏合成一个团队了,可以或许 有模有样的开展工作。”
固然 如今 科室殒命 率在国内以致 国际都是顶尖程度 ,但安友仲主任也清醒 地认识 并不绝 提示 本身 的团队:这是由于 如今 病人还少,可以或许 从容应对,以后病人多起来的时间 ,这个程度 大概 会降落 。
医院的守门员
面对 “重”症,“重”在诊治“症”-- 重症医学的学科名称就是在筹建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时,安友仲主任提出、并得到浩繁 同道附和 而定下的。假如 把一所医院比作一支足球队,安友仲主任说重症医学科就是守门员,前锋 是表里 妇儿临等床科室,后卫则是麻醉病理影像查验 等辅助科室。作为守门员每每 是寂寥 的,进球险些 没你什么事,但每一个失球都肯定和你有关。这必要 学会并积极 做到“任劳任怨”。
医院有四大平台科室,病理(查验 )和影像关乎诊断,重症和麻醉关乎治疗;这些平涛科室的程度 ,直接决定着医院全部 专业科室的“演出 “程度 与顺遂 程度 。在一个高级综合医院中,麻醉决定外科手术可否 顺遂 完成,而重症医学则关乎全院各专科全部 重症病人可否 得到最有效 的救济 。安主任近来 刚从美国交换 返来 ,通过与哈弗、梅奥等美国顶尖的医院同道交换 ,他相识 到比年 来随着美国社区医疗的发展,慢性内科疾病和老年病人更多地转向社区医疗,综合医院总床位数量 略有镌汰 ,ICU 的床位相对增长 ,险些 占到综合性医院全院床位的 16% - 17%,意味着医院 1/6 的床位是重症医学床位。
从事多年的重症医学工作,安友仲主任坦言也看到过很多 病人死去,一开始本身 也很内疚 ,但渐渐 开始明白 ,全部 病人都是“向死而生”的,对于有些不能得到 好的生存 质量的病人,大夫 要做的是:让病人少痛楚 而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末了 一程,以是 他说姑息医疗是 ICU 必须要面对 的,这也是重症医学发展中碰到 的瓶颈之一。
重症医学科重要 是提供器官功能支持与掩护 ,打断病人的病理生理的恶性循环,为治病创造条件,而不重在“治病”。但是,不相识 病因、不懂得怎样 治病、不知晓兄弟专科的根本 诊治步伐 ,乃至 不明白 别的 专业同道的根本 术语与知识,就难以和别的 专业的同道有效 地沟通交换 ,乃至 “自说自话”, 无法有效 相助 而造成辩论 与不信托 。以是 安友仲主任夸大 ,ICU 大夫 肯定 要有大局观,要客气 向各兄弟专业学习,要“知症懂病”。同人民医院一样,安主任也常常 约请 国际医院兄弟科室的专家给重症医学科的同道们先容 各专科的底子 知识与盼望 。
谈及重症医学的劈头 和汗青 ,安友仲主任表现 最早的重症医学表现 在四个会合 :会合 病人、会合 空间、会合 装备 、会合 专家。以是 实际 上重症医学的核心 是集约化管理,以集约化的规模低落 本钱 ,以同一 的管理进步 服从 。
一个综合性医院每每 有 30 ~ 40 多个专科,每一个专科都有本身 的专业自大 感与发展需求,但医院的资源是肯定 的,多个科室的抢先 恐后夺取 资源有大概 导致相互掣肘而“分力互抵”。国内大型医院一张 ICU 床位的本钱 在 100 - 150 万之间,务必”床尽其用“,因此安友仲主任表现 ,单从本钱 盘算 思量 ,医院也应该创建 一个综合的重症医学科作为平台,科里可以根据专科病人特点设置有差别 的侧重 单位 ,但要作为一个团队通力协作,而不是各个专科都封闭自营,如许 不但 策划 本钱 会增长 ,而且交换 的平台也会缩小,终极 医院团体 的重症救治程度 也难以进步 ,这将成为医院发展的极大弊端 。
对于 ICU 的建立 ,有人问安主任的意见,他说重症医学应该是一个兼容并蓄的平台,不设“门槛”,重症医学医师应该都具有完备 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履历 ,打下踏实 的表里 妇儿等专业底子 ,之后再专修重要 “对症”的重症医学,有一批专业的人在不绝 学习工作。发展重症医学要有一颗开放的心,要“知症懂病”,要有多学科团队(MDT)相助 的理念,善于学习与相助 。
以是 对重症医学专业人才的作育 ,安友仲主任反对在第一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里就纳入重症医学,他以为 这个阶段是打底子 的阶段,应该见地 到更多表里 妇儿疾病,假如 不懂病,没有表里 妇儿的充实 底子 ,对症就会很难处理 惩罚 。
对于如今 一些专业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即在本专业中纳入重症医学练习 内容,使得重症医学被迫进入了住院医师的第一阶段培训,安友仲主任表现 了猛烈 的担心 ,他说:“险些 各个临床专科都会有危重病人,比方 耳鼻喉科、内分泌、神经科、心外科等,重症医学不应该被单独地纳入某一专业的底子 培训,否则会严峻 缩窄年轻医师的底子 与视野。参考国外的履历 ,住院医师在其规范化培训阶段,可以有 2 - 3 个月在差别 的 ICU 轮转,以开端 相识 重症医学这一综合平台学科。重症医学不应设门槛,既不可自行封闭,也不宜专科把持 。”
领导 的艺术
安主任还记得他的老师在 20 年前他初作主任时曾对他讲过的头羊的故事:作为头羊,它在羊群苏息 的时间 ,要放弃苏息 去找水源和草,找到后不是本身 先吃,而是把羊群带过来,本身 去放哨让羊群先吃,等羊群吃饱后再吃,而羊群再苏息 时,大概 头羊又要去探求 新的水草。而要做好科主任就要像“头羊“。
这些年安主任牢记老师的辅导 ,积极 做好一只头羊。他说一个好的科主任要有院长的眼光和架构,所谓“登高望远,观看 者清”,只有跳出一个地方的限局,才华 看清楚 该处的全貌及各个部位相互 的关系:只有跳出科室才华 看清楚 科室,跳出重症医学才华 看清楚 重症医学,跳出医学才华 看清楚 医学。
重症医学是一个平台科室,吸取 全院的重症患者,以是 作为科室主任,必须要相识 全院发展状态 。安友仲主任说:“相识 医院的发展方向,相识 兄弟学科的程度 与动向,才华 未雨绸缪,更好地设定本身 学科的目标 。但医疗安满是 永久 稳固 的原则,作为一个可以或许 令兄弟学科信托 的综合救治平台科室,除了本身 团队要知症懂病之外,在病人转出之前肯定 要要只管 把工作做美满 ,并要把病人的观察治疗重点与原科室同道及时 沟通,我称为“扶上马送一程”,把留意 事项肯定 要交代 清楚 。”
安友仲主任在进入重症医学范畴 之前曾经做了10年外科大夫 。最初他的老师动员他去 ICU,他还不肯 意,终极 妥协为做半年 ICU,半年外科,但他在 ICU 工作以后就不深深地喜好 上重症医学专业:由于 作为大学里学习最累的专业,医学院要读四五十门功课,而 ICU 工作可以或许 用到此中 大部分 学过的知识,这是一种挑衅 ,而把众所公认的危重病人救济 返来 也让人很有成绩 感,假如 他始终半年 ICU,半年外科,同心用心 多用,很大概 终极 哪边都会做不好 ,以是 安主任终极 选择了专职从事重症医学专业,留在了 ICU。
迄今为止,安友仲主任已经做了 23 年的重症医学医师,最初认识 的大夫 送病人过来,还开顽笑 的说是“救济 ”来了,但两三年后,那些大夫 则对他说,危重病人不到 ICU 转一圈,内心 就不踏实。安主任说:“这是最好的表扬 ,比给我发个奖都好,而且确实救活了很多 病人。”
整个采访过程中,安主任不绝 地夸大 全部 的成绩 都是团队团体 的积极 ,他为本身 国际医院重症团队的同事而自大 。“这些同事大多来自不甚闻名 的医院,有些还是 “京漂一族”,但他们都非常地敬业积极 ,爱惜 并热爱偏重 症医学专业,在北大国际医院的平台上,他们敏捷 地发展 了起来。正是这支良好 团队的团体 发展 ,才作育 了北大国际医院重症医学科本日 的结果 。”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财产 政策等方面的履历 和心得?请投至yxjzhiku@126.com,等待 您的来稿。
发表评论
共有[ 0 ]人发表了评论